校友專訪-孫維新

孫維新,1979 年畢業於台大物理系,是台大合唱團第 15 屆團友。1987 年,他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文學博士學位,是以推廣天文教育聞名的台灣天文學家。學長曾任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所長、台大物理學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,以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。他也曾製作了多部以大科學家生平為主軸的音樂劇,如《伽利略》、《哥白尼》和《克卜勒》,在發展科學教育的新模式上不遺餘力。

維新學長的合唱經驗豐富,曾是萬華國中合唱團和建中合唱團的成員。高中時期,他就曾演唱無伴奏的華格納合唱作品,也曾擔任救國團虎嘯戰鬥營的合唱指揮,並獲得比賽第一名。由於這些經歷,台大合唱團成為他大一入學時的首選社團之一。

學長在大一時擔任物理系班代表,帶領物理系與考古系(今人類學系)共同參加「新生盃合唱比賽」,同時擔任指揮。比賽是在十一月的一個週六下午,天氣有點冷,來自兩系的男女同學穿著卡其色的大學服,擠在舊物理系館門口廊簷下等候登台。學長到舊體育館察看比賽進度後回到系館門口,卻聽見同學群中有三位女生正在以優美的和聲唱著西洋歌曲,後來才知道其中一位是當時就讀考古系的名歌手齊豫。學長打趣地說:「我還指揮過齊豫唱歌,這件事可以寫入履歷表了!」當年的比賽指定曲是台大校歌,自選曲原本選〈故鄉〉,並由合唱團友、前中研院原分所所長王玉麟學長擔任男生獨唱,但後來發現曲子對班上同學難度太高,最後改為更平易近人的〈人生如蜜〉。

回憶起合唱團時期的趣事,學長記得曾參加在淡水工專的過夜集訓。他回憶道:「宿舍的床小被子也小,身高較高的團員只能斜躺著睡對角線才能蓋到被子。」團友們還曾一起到溪頭出遊。當時已畢業、善於說學逗唱的戴海龍學長(第 10 屆)在大學湖畔的涼亭中開始講鬼故事,膽小的同學是又害怕又愛聽。海龍學長故事說完,維新學長接著往下講,他即席創作,將京劇經典「關公走麥城」的悲愴情節改編成鬼故事,充分展現了他在故事創作與編劇方面的才華。

在合唱團期間,學長最投入的是團刊《旋律》。大二時,他擔任團刊《旋律》的主編,帶領五位才華洋溢的編輯(朱天心、陳敔、沈依平、廖傾移、王璦玲)每月編纂團刊,其中包括知名作家朱天心學姐。學長幽默地說:「現在知道為什麼這幾位才女後來都有傑出的成就了嗎?」當時團刊的製作都是由編輯們手抄稿件、製版、送油墨印刷。學長說他希望創造不同風格,因此常選用經典國畫做為當期封面,有一回選用的是寧靜祥和的「漁舟唱晚」,然而由於印刷品質不佳,拿到手時看起來卻像滿江大霧的「草船借箭」,令人不禁莞爾。

大三開始,因為積極參與國劇社和話劇社的活動,維新學長逐漸淡出了合唱團,參與了多項戲劇演出的活動,直到大學畢業,他對戲劇的熱愛依然未減。在服完兵役後,他回到台大物理系,當了一年助教,那一年他參與了白先勇老師的多媒體舞台劇《遊園驚夢》,與盧燕、劉德凱、歸亞蕾、胡錦等國內外大明星同台演出,讓他接觸到了真正專業的戲劇工作。

維新學長於 1982 年前往美國 UCLA 攻讀天文研究所。在美期間,維新學長與合唱團的緣分依然深厚。當台大合唱團巡迴演出來到洛杉磯時,他也會親臨現場欣賞。後來他還與物理系學長兼團友和室友的陳丕燊學長(第 8 屆,曾擔任合唱團樂訓)共同將王藍的小說《藍與黑》改編成舞台劇,並親自擔任導演。

1987 年獲得博士學位後,維新學長前往華盛頓 DC,在 NASA 的哥達德太空中心擔任研究員,並加入當地的「海天合唱團」,繼續參與合唱活動,還曾編寫過春節音樂劇《年的故事》,在當地的華人社群中演出。1989 年,他回到台灣任教於中央大學,並於 2007 年回到母校台大春風化雨。

自 2009 年起,這 15 年中維新學長一直致力於推廣科學教育。其中最廣為人知的,是他結合了科學、戲劇、合唱、舞蹈,和多媒體,創作了六齣科學藝術舞台劇。在這些作品中,維新學長巧妙地結合了他在天文領域的專長和多元的藝術愛好,將科學的內涵融入戲劇形式中,潛移默化地引領眾多親子家庭和社會大眾,深入瞭解科學工作者的堅持和科學發現的辛苦,他介紹了好幾位歷史上偉大科學家的坎坷生平,觀眾前來欣賞這些大型的戶外多媒體舞台劇,看得是藝術,學的是科學!

在這個創作的過程中,他不僅是編劇,也為劇中的歌曲作詞,更擔任從無到有的製作人,還要在排練的過程中擔任科學顧問,實為當今流行的「跨界人才、斜槓青年」的始祖!其中,台大合唱團曾參與 2009 年春分、學長為「全球天文年」編寫的《星空之旅—伽利略的一生》舞台劇的演出,全團一百多人在中正紀念堂前的舞台上,隨著劇情發展,在連芳貝老師的帶領下,演唱《聖母頌》和《布蘭詩歌》等充滿戲劇張力的歌曲,同時也配合劇情,在劇中扮演比薩城的市民,觀看伽利略爬上比薩斜塔進行經典的自由落體實驗。在中正紀念堂這個動輒上萬人的場地上,壯觀的舞台、高聳的比薩斜塔,配上巨型投影和燈光效果,令人印象深刻!

2009 年的冬至,台大合唱團繼續出演《守著星子的人—哥白尼與翟方進》。而台大校友合唱團則參與了 2011 年的《讓世界動起來—法拉第的一生》的演出。隨著 2025 年被定為「全球量子年」,期待學長能再次集結各界才華洋溢、志同道合的藝術家們,推出新的作品。

訪談最後,維新學長對在校的團友提出勉勵:台大合唱團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「口唱心和」。透過「合唱」為媒介,我們能傳達內心的共情,共享表演的喜悅!在合唱中,每個人只是整體一部分,我們必須願意縮小自我,才能共同創造出偉大的作品。能夠遇上一群擁有不同才華、聰明和智慧的人,一同完成一件有趣也有意義的事,是值得追求和回憶的人生風華!

2024.03.28 採訪撰稿:蔡華元

【附錄】孫維新學長編寫及製作的六齣科學舞台劇:

  • 2009 《星空之旅—伽利略的一生》 台大合唱團 
  • 2009 《守著星子的人—哥白尼與翟方進》 台大合唱團
  • 2011 《讓世界動起來—法拉第的一生》 台大校友合唱團
  • 2013 《哈雷與牛頓—從黑暗到光明!》 國立實驗合唱團
  • 2016 《時空苦旅—愛因斯坦的前半生》(無合唱)
  • 2020 《星空的立法者—克卜勒的一生》 國立實驗合唱團

團慶小組與孫維新學長採訪之合影。
蔡華元(左)、孫維新(中)、張亦萱(右)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